查看原文
其他

任志强这一次可能会把中产带进坑里

2016-10-10 悦涛 悦涛


地产大嘴任志强6月2日晚在分答上对房价走向的回答这两天被疯转。他说:“我有生之年不会看到房价大幅下降。”


理由是:中国城市化率低、经济不断上涨、不会发生债务危机,且个人住房加杠杆空间大。


最核心的判断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房价必然继续上涨。


这一轮强调控之下,楼市短期必然转向。因为是对连续两年疯狂加杠杆的牛市飞来横刀。先断粮草,重点是逆转了情绪和预期。


抛却调控因素,任志强看多楼市的逻辑基本面,十年间已经大变。过去十年他带着无数中产致富,这一次他可能把他们带进坑里。能不能爬得出来,看坑有多深。



一年前,悦涛曾分析2015年这波上涨跟2005年上涨的不同:



2005年

入世红利开始释放,产业、贸易增速迅猛,投资出口均看涨,劳动力源源不断入市,收入稳步增长,城市化成本低;有货币需求,并通过顺差创造基础货币,人民币升值吸引热钱,外溢效应迅速传导到楼市。


逻辑是产业→人口、货币→楼市。

 

2015年

入世红利已释放完,外贸停滞,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产能过剩,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劳动人口减少,人民币贬值初现,热钱外流。货币宽松之下,最终去了楼市,是因为“资产荒”无处可去。地产业和实体产业的矛盾已经显性化。地租模式正在蚕噬产业生存空间。


这时暴涨的逻辑只剩下:货币→楼市→货币……  所有的预期都在货币本身


信贷的扩张不止制造了大量需要化解的库存,更有大量需要化解的债务。中国企业负债率已是全球最高,居民杠杆率虽然不高,但居民消费屡提不振,手里剩那点钱要消化房子库存,就增加消费品库存,则产业溃败。


全球性需求正在萎缩的直观表现是,海运市场断崖式下跌,全球500强多年来首次陷入营收和利润双双负增长。


这样的全球性趋势逆转之下,再用一个不变的逻辑去套未来的趋势,就是刻舟求剑了。


索罗斯有个名词:反身性。正是因为任志强过去十年的“神预言”被一再确认,他现在的声音越会被强化,几乎没人再反对。


1、被低估的“城市化率”



把眼光投向农村,才能搞清楚城市有多少人

农村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留守群体,他们被戏称为“386199部队”,“ 38”即妇女,“61”指儿童,“99”代指老人


任志强的核心逻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房价必然继续上涨。


官方统计的中国城市化率是52.6%。实际上中国农村已经没有多少剩余劳动力。李迅雷提供的算法是:城镇化率=1-农村化率,才是真实的。


意思是中国的有效劳动力,在这些年来几乎都进城了。留在村里的,是极少数。大学生群体和活跃劳动力,进入一二线城市;其他人,则就近在三四线城市就业。


因为仅凭农地的产出收益,是无法养家糊口的。


也就是说,以非农就业为统计标准,中国的城镇化率是被严重低估的。


年轻人已不再务农,中老年农民一直在给建筑业、工业提供劳动力支撑,深圳的建筑工地上90%是50岁以上的民工。


从就业层面看,农村人口早已被转移殆尽。经过30多年的劳动力转移,人们期待的未来农村大规模转移劳动力到城市的景象,不会再出现。


甚至有些农民工在返乡。啤酒和方便面这些农民工的重度消费品,正在持续下滑。伴随着去产能去库存,这些人口正在回乡养老。


剩下的是自然沉淀、存量争抢。


2、“债务危机”并不遥远


历次地产崩盘的导火索都是债务危机。任志强对中国债务危机的看法是:


企业的债务危机,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至于把全国都变成一种危机状态,至少从目前的财务情况来看不太可能。我们有一些地方债,但很难形成巨大的危机。企业债、P2P、银行债,都可能在局部出现危机,在短期可能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


安信证券和国联证券都统计过,中国非金融企业负债总额已超过200万亿,杠杆率达160%。其中最多的是应付票据,大多是欠下游供应商的钱,其次为长期和短期贷款。


最关键的是,任何当前的负债,都是在预支未来的收入,而未来的收入,要来自企业的产出回报;企业的产出回报终究要有最后环节的消费需求来买单。


现在外部需求正在消失,越是全球吃紧,各国都希望把企业、就业、税收和销售留在本国。出口下降、外资撤离,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内部,比较纠结,如果发动所有储蓄加杠杆撑楼市,消费会加速萎缩。现在房子和其他消费,是天平的两头,此涨彼消。



借新还旧的信用扩张


睁大你的眼睛看:债务危机已经到来,只是一直在通过续贷延后,既不是市场出清,也不是通过产出来偿付。


这几年的大量贷款,是没有未来产出回报做保障的。花未来的钱,但未来赚不到钱。只会进一步扭曲供需。


2015年的钱之所以最终追逐地产,是因为这些钱把其它产业都轮流炒了一遍,最终看不见回报。


然而房价越涨,那些产业越难有回报,因为地租已经等同于一种超级赋税。


3、泡沫破灭的原因不是杠杆过高,而是资产回报预期消失


任志强的看法:“中国在个人住房市场的杠杆率是非常低的,不会出现美国的次贷危机。”


问题在于,中国的储蓄实际上是社会保障体系不足情况下民间自发建立的社会保障,是给未来的医疗、养老、教育的保障金。


另外,脱离价格和资产回报率谈杠杆,是没有意义的。


所有泡沫破灭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杠杆率过高,而是因为资产回报的预期消失了。同理,安全的资产是因为回报预期够高,而不是因为杠杆率低。



民生证券:中国企业部门回报和负债走势


2011年的温州,是在人均储蓄很高、住房贷款比例不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房地产崩盘。


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温州人没钱了,而是实体资产没有回报,钱也不愿意进实体资产。最终跑进楼市的时候,实体产业链还有大量的未偿负债。做多楼市本是为了平衡资产负债表,最终反而因为脱离基本面的杠杆炒作成为更大的债务炸弹。


而且大量杠杆发生在银行之外,表内的杠杆率已不真实。现在比温州危机时有更多的产能过剩、无效资产,但负债却是消不掉的。如今的楼市爆炒,也是为了平衡资产负债表,也演变成了脱离基本面的杠杆接力赛。


当市场中的有效资产减少,剩下的资金只会更加追逐短期的投机效应,但是这种加杠杆是后继乏力的。因为越加杠杆,整体资产回报率越下滑。


相比2011年,银行体系内的低利率长周期贷款占比更低,体系外的短期高利率贷款扩张。这部分缺乏信用支撑的“次贷”,规模远甚于当年的温州。


4、中产是脆弱的


任志强寄望最深的居民加杠杆,其实是有首付能力的中产。


任志强没说的是,之前中国楼市的持有人,大概是15%的人掌握85%的房产。“房叔房姐”不是个例。房产联网登记,一切可以了然。原因简单:那85%的中下阶层,并没什么钱。整个中国的储蓄存款分摊到人均不过4万块。


所以中产的购买力不是依附于自己的存款,而是是依附于企业、就业和增量产出。房产是典型的建立在未来现金流而不是当下现金流上的商品。



现在的一套房对中产来说就是一次押上全副身家的豪赌。


2008年4万亿之所以奏效,是因为里应外合,美国放水,全球扩张,才有外部需求,国内资产价格涨的同时,出口也大涨,产能可消化。


现在最大的不同是,美国加息了,全球通缩了。内部再怎么扩张,也无法促进出口。这时不管放不放水,大量无效资产都会现形,波及就业、消费、财税一连串效应。这个形势下让中产阶级加杠杆作为最后买单人,就是把风险压在最脆弱的一环。


持续放水,就是恶性通胀。届时菊花一紧,就会让现在的买单人一溃千里。


这个赌局,他们输不起。

--------------------------------------------------

瞎聊一些经济的事儿

只是因为寂寞

转载请附以下信息

长摁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悦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